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专业易买得扭亏无望 拟打包出售在华16店联商资讯中心
2011年三度出售在华门店之后,昔日风光无限的洋超市易买得在中国或者已经走到尽头了。据业内人士称,易买得拟在中国退出卖场业态,计划将目前在华所有门店共16家打包出售。未来将依仗母公司韩国新世界在华转型购物中心等综合体业态。
尽管易买得方面并未表态,但在业界看来仅16家门店体量的易买得相对于动辄数百家门店的竞争对手,要生存已经很难,出售或者是它最好的选择。
仅16家门店 难敌对手
致电易买得上海公司以求证上述信息的真实性,但是一直未能联系上对方。不过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这个消息或者并非空穴来风。 从易买得长期亏损的业绩以及2011年出售11家门店的情况来看,易买得出售在华剩余16家门店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某研究机构零售行业的研究员称,在我国超市百货业竞争激烈,易买得在长期扭亏无望下全线退出,这种心态可以理解。
作为韩国国内最大规模的大型超市,易买得1997年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易买得超市。按照其官的信息,至2011年7月,在韩国国内开设有136家连锁分店,在中国开设有27家分店。虽然在韩国运作得风生水起,但是易买得在中国却遭遇严重的水土不服。 易买得在中国的门店其实都是比较现代化的卖场,但是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本土化没有做好。 第一零售总裁丁利国称,易买得在中国的高管大部分是韩国人,对中国市场了解不足。
在丁利国看来,这是问题的根源,从而又引申出易买得在扩张战略上的失误。 在中国卖场要做得成功,通常都是先攻下少部分区域形成核心后再慢慢扩张,而不是分散开店扩张。 丁利国表示,分散开店扩张要看时机,而且需要庞大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从现在看来易买得在中国全国开店的战略是有问题的。
2011年,潜藏在易买得内部的矛盾集中爆发了。2011年11月1日,新华都发布公告称,已与株式会社易买得签订《股权转让框架协议》,以1.25亿元收购易买得在中国的6家大卖场。就在第二日,永辉超市全资子公司北京永辉超市有限公司宣布以400万取得北京易买得商业有限公司100%股权。2011年12月,新华都签订《资产转让协议》分别以540万元、360万元收购易买得位于上海、昆山的两处门店。
了解到,三轮出售后,目前易买得剩下的16家门店分别位于上海、天津、昆山和无锡,前两者分别为9家和5家。
这16家门店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据天津泰达易买得超市有限公司其中一大股东泰达集团上月挂牌出售天津泰达易买得超市16.67%的股权时曾公开的资料,易买得在天津的5家门店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6.48亿元,实现净利润-7237.59万元,截至2012年10月31日,实现营业收入5.83亿元,实现净利润-6173.55万元。
上述行业研究员指出,易买得在我国发展屡遭困难内在因素在于其采用百货超市的经营模式,策略定位不清晰导致门店经营不佳。
其实在将部分门店卖给新华都之后,易买得当时还曾规划要向三四线城市开店,但现在看来并不顺利。 丁利国表示,华东的门店已经卖掉,剩下的门店即使不卖掉也很难继续做下去。 16家门店相对于动辄数百家门店的竞争对手,要生存很难。 丁利国表示。
外资零售商在华压力骤增
尽管易买得仅是一个个案,但这也同时揭开了经济大环境不景气之下,外资零售商在华发展面临困境的冰山一角。回顾2012年,沃尔玛、家乐福、T E SC O等外资零售巨头纷纷在中国收缩开店计划,部分超市关店调整的消息不断传出。
尽管丁利国指出这跟整体经营环境不好有关,所有大卖场去年的日子都不好过,但他同时表示,当前中国零售业呈现外资全国扩张、内资区域为王的格局,但外资零售巨头扩张过程中管理的难题已经开始慢慢显现。 目前大卖场跨区域经营还没有很成熟的办法,从本身的采购体系、内控都会产生系列问题。
在我国消费市场向线上电子商务以及三四线城市发展的当下,外资零售巨头普遍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称,外资零售商主要分布的地区在一二线重点城市,而这些地区市场竞争最激烈,来自电子商务的冲击也更大。与此同时,一二线城市人工、租金成本不断上涨,也使得外资巨头倍感压力。
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丁利国表示,过去几年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迅速扩张,引入外籍高管以引进零售业现代管理经验,但现在中国卖场的管理基本上都实现了标准化,现在到了如何更好地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时候了,特别是电商的介入让零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业态的竞争对手不断出现,此时更需要外资零售巨头做好管理层的本土化。
杜岩宏则认为,拓宽营销渠道、推进渠道下沉是外资零售商可选的应对方式之一。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丽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