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钱报特稿杭黄高铁一响,幸福感来了 [复制链接]

1#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冯晔张云山吴崇远

早春的江南,时雨时晴。

绿水青山间,杭黄高铁开通即将一百天。与早春阴雨绵绵的晦冷不同,高铁带来了一丝亮色的数据。

来自铁路部门的数据显示,杭黄高铁开通以来,杭州境内富阳、桐庐、建德、千岛湖四个站点日均客流达人次,高峰期突破3万人次,其中千岛湖客流占一半,周末占三分之二。

安徽境内,从千岛湖到黄山,乘客也不少。上海局集团芜湖车务段绩溪北站站长张斌说:“杭黄高铁春运前开通,目前处于磨合期。从客流分析,与四年前开通的合福高铁差不多,春节期间客运量不分上下。合福高铁也是过黄山和武夷山的旅游线,杭黄高铁这个客流量已经很不错了。目前停靠绩溪的杭黄高铁列车30趟,合福高铁列车39趟,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我们会通过增开高铁满足旅客需求。”

美丽的高铁驿站淳安文昌镇

生态的力量

“高铁一响,幸福感来了。”

阳春三月的杭黄高铁,行驶在青山绿水和金黄色的油菜花田间。艳阳下,高铁上走下来一车车上海口音的游客。

63岁的刘水玉满面春风,看上去瘦瘦弱弱的,但是人挺精神。杭黄高铁一开通,平静的刘水玉一家起了波澜。她家正对着千岛湖高铁站,老伴一直在自家开五金修理店。刘水玉琢磨如果改卖食品百货,生意或许会好过五金修理。今年春节一过,她和老伴商量,硬是把五金修理店移走改做小超市,取名“步心桥食品店”。刘水玉一定要请我们吃她自己煮的茶叶蛋:“小店是仓促开张,连进货渠道都不知道,昨天才第一次进面包,食品货架也是临时从别人那里转让来的,想想千岛湖生态好,高铁通了游客更多,就大胆的试一下。”

即将投入运营的千岛湖东北湖区旅游码头

抢先一步,看千岛湖东北湖区旅游码头

杭黄高铁开通以后,具有区位优势的千岛湖高铁站所在地文昌镇又热闹起来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文昌人如今理解得更深。这个漂亮干净的小镇,因为生态自然野趣、村居民宿似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度假客,村民们的思维随之兴奋,每个角落的经营细胞都活跃起来。

55岁的方社娜是文昌镇西阳村积德民宿的房东,她家前几年从浪岭村山上搬下来,在西阳村建了一幢三层楼的新房子。杭黄高铁开通后,她家成了高铁维修工人的定点客栈。方社娜的老伴在千岛湖开船,为了增加客人,他还联系上了美团、去哪里:“高铁开通,客人肯定越来越多,我们的民宿生意也肯定会好起来。”老人家还专门跑到县上的新华书店买来一幅字“天道酬勤”,他说相信勤劳能致富。

和刘水玉、方社娜一样,远离县城的偏僻山村鸠坑乡也搭上了高铁带来的红利。鸠坑乡家家户户种茶,年,鸠坑茶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良种茶”,高铁一开通,今年的鸠坑茶走得更远,卖得更快。鸠坑乡金塔村的管利明大姐快人快语:“以前我们的茶叶走物流,今年高铁开通后,茶商一早就在店门口等茶叶。今早六点,我弟弟把连夜炒制的茶叶带出来,只有十分钟茶叶就全部卖掉了,没有库存。这些卖走的茶叶走高铁,当天上午就能出现在杭州和上海的茶叶市场,茶商转手就能赚钱。鸠坑乡的茶好,原生态,无污染,喜欢的人多,货好又有高铁,现在只要能炒出来就能变成钱,每斤能卖元,这个价格能稳一周。”鸠坑乡茶叶专管员王风雷告诉记者,鸠坑茶在唐代就享有盛誉,史料里有睦州鸠坑茶的记载。如今,金塔村有多户茶农,管利明大姐一家有多亩茶田,弟弟炒茶她卖茶,茶商在她屁股后面天天盯着就是没货,如今她最大的希望是能够建一条好的公路通到鸠坑乡,这样他们到县城的路更短了。

从“楼台耸碧岑”的杭州到“丹崖夹石柱”的黄山,杭黄铁路途经7个5A级风景区、50多个4A级风景区和1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串联起名城、名江、名湖、名山,堪称一条美丽旅游线。其实,这条旅游线的背后是生态的力量,增加的不仅是游客,更是当地农民实实在在的收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先海说:“杭黄高铁开通,沿线城市结构体系将逐步发生演变与重构,各地通过科学规划与服务,可以促使当地经济进入黄金发展期,最重要的两张牌就是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

文化的后劲

夜晚的绩溪,街灯阑珊,行人三三两两。崭新的绩溪北站站前广场一角,二三十位绩溪大姐正在唱黄梅戏,神情投入,曲调抑扬。一个偶然的场景,给美丽旅游线的杭黄高铁打上了另一个有意思的标签。

不仅仅是旅游,杭黄高铁“快旅慢游”,深入的是浙西皖南的江南文化腹地。四方游客饱览秀美山水、纯净生态的同时,尚能品尝文化大餐:淳安新安文化、桐庐剪纸艺术,皖南徽州文化则更为深厚。绩溪中瑞汽贸公司的张辉斌,空闲时间会客串网约车司机:“徽州文化底蕴深厚,徽剧、徽菜、徽雕、徽墨、徽商以及泾县宣纸、徽派朴学、徽州画派、徽派建筑,到了我们这里,旅游的外延要大大扩展。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新资源,这样高铁带来的旅游业才有更大的后劲,才留得住游客。”

除了青山绿水,旅游的黏性在于文化。

离开绩溪20公里的大源村,坐落在虎头山脚下。绩溪以虎头山为界,虎头山南称“岭南”,山北称“岭北”,岭南岭北文化不同、习俗不同、菜品不同、语言不同。

在山清水秀的虎头山深处,65岁的汪国平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跟着父亲做油烟墨和松烟墨,并恢复创办了曹素功敏楠氏墨厂这个手工墨坊。如今小墨坊有10来位工人,生产的徽墨全部手作而成。“做墨不易,全是文化。制烟、熬胶、研磨、配料、成型,10多道工序严谨而细致。比如选用上好的松树炼成松烟,烟煤附于窑壁,冷却后扫下。炼制油烟的烟房需密闭不透风,用灯草点燃油灯,每盏灯上覆一瓷碗,烟熏在碗里,好的油烟要45万元一吨,做一根墨要半年时间,非常讲究。”

在汪国平的墨坊,一根最小的墨也要卖多元钱,现在全部订单生产,不愁销路。说到墨坊旅游开发,汪国平颇有自信:“徽墨有四大品牌几十个支脉,在清代曹素功敏楠氏墨排第一位。我们这个小墨坊,传统工艺保存比较完整,墨坊开发旅游有说头,有看头,也有前景。现在杭黄高铁开通,游客确实多了,基础很好,但是需要社会支持。”墨是越老越好,但是创新发展还需要年轻人,汪国平准备让儿子去应对高铁带来的利好。

坐杭黄高铁,看徽墨制作

在绩溪,传统文化工艺的生命力越来越有前景。17岁开始学木工的吴健平是绩溪上庄的宫灯传承人。年学做宫灯时,他从民间收来老宫灯,边拆边学,如今手艺在身,他做的宫灯远销南京、芜湖、马鞍山。“我和文化人打交道多,把徽州文化转化为旅游深资源,极具生命力,也是推进旅游和皖南经济发展的一个好抓手,需要社会群策群力,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

正是看到了文化的力量,绩溪县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洪梅开始研究“研学游”:“杭黄高铁开通后,上海、杭州学生的研学游可以延伸到绩溪,早上八点坐上高铁,晚上八点就可以回到家。绩溪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这段时间正好是徽州的安苗节,徽州不缺文化,是研学游的好地方,我们正在努力把徽州文化资源进一步整合好,成为徽州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扩大的半径

早晨七点,杭黄高铁桐庐站人头攒动,乘客中有不少是坐着高铁去杭州上班的。

铁路杭州站计划员傅志龙曾经在桐庐高铁站蹲点调查,发现每天从桐庐到杭州通过高铁通勤上班者至少人次:“一个月高铁通勤成本约元,而在杭州租一个房子起码元以上。杭黄高铁开通,桐庐与杭州的一体化现象凸显出来了。”

“这条高铁扩大的不仅是生活的半径,更是经济的半径,最明显的是经济辐射圈扩大了。”淳安临岐镇党委副书记王勇芳喜欢研究经济,杭黄高铁开通以后,他用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高铁经济的前景:“改革开放后,淳安有过两次机遇期。一是年,杭千高速公路开通,淳安与杭州拉近了距离,开车只需两小时,成了杭州的后花园。现在高铁开通了,淳安与上海、南京、宁波的距离拉近了,淳安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更为显露,势必会带来信息流、资本流、人才流,最终就是经济圈的扩大,为淳安融入了长三角打下了基础。”

现实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千岛湖中药材交易市场创办没有几年,这个临岐镇全力打造的中药材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浙江省第二大中药材市场,在全国也有影响力。高铁开通以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药商越来越多。祖祖辈辈在临岐种山茱萸的方志理,皮肤被太阳晒得很黑,他是当地的中药材经营大户,以经营覆盆子、黄精、前胡、山茱萸、重楼、三叶青这六味中药为主,年销售额0多万元:“杭黄高铁开通后,资源要素集聚了,临岐中药材市场的辐射圈将扩大到公里左右,皖南、赣北的农民都把药材送到我们这里来交易。”按王勇芳的说法,杭黄高铁开通有助于临岐中药材市场爬坡期的进一步发展,销售目标也从3个亿预增到10个亿。

“杭黄高铁不仅是一条美丽的旅游线,还是一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黄金发展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先海很看好杭黄高铁:“这条高铁大动脉不仅打破了时空阻隔,也有助于打破省市间行政壁垒,加快资本、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各地在资本重新优化组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浙皖一体化发展。”

杭黄高铁直接助力于浙西皖南融入长三角,黄山、千岛湖这样的旅游资源在长三角范围内,甚至更远的半径内找不到。淳安开始擘画着力于数字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总部经济蓝图,吸引高端人才来千岛湖创业,打造生态资本金融圈。

曾经山水相隔,而今天涯咫尺。

淳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汤燕君曾在枫树岭镇担任党委书记,对生态与经济思考得更深:“青山绿水在眼前,梦想情怀在远方。千岛湖的旅游经济发展,视野的半径应该更大。千岛湖不仅是杭州的后花园,也是上海、南京、宁波的后花园,更是京津冀鲁的后花园。保护千岛湖不动摇,高质量发展不松劲,只有这样,杭黄高铁这条美丽旅游线才能成为黄金发展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