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搭好产业桥连起振兴路平塘县通州镇发展 [复制链接]

1#
夏日里的通州镇,处处都是希望的田野。丹平坝区的生姜长势正好,乐阳村的茄子正值丰收,而平里河的蔬果,又多了精品特色之路……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也让通州,迈向了乡村振兴的新步伐,走出了一条质量兴农之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乐阳村的早晨,在村民的笑语欢声中醒来。早上七点半,乐阳大坝的茄子基地里,就迎来了几十名村民,拿着剪刀,提着袋子,采摘成熟的茄子。“从栽茄子的时候,我就来基地上班了。每天80块钱,多亏了有茄子基地,我们有了挣钱的地方。”60岁的乐阳村村民孟井芬说,她每个月能够领到元左右的工资。乐阳村的茄子,是当地今年因地制宜发展的产业项目,多亩的蔬菜基地,让当天村民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在,我们每天都要运输10吨的茄子到广州,从6月16日开始采收销售以来,如今一斤有50多万的收益了。”通州镇天文产业有限公司、雪丰合作社管理人员刘平正说,产业的发展,给乐阳村带来了不少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村民对于未来的信心。“看着村里的蔬菜产业发展得这么好,来年我也想多做些。”为实现产业旺,村庄兴,乐阳村以村社合一、土地引资、项目引资为主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运行农业扶贫产业。目前,乐阳村发展种植中药材亩,其中,覆盆子亩,丹参亩;发展蔬菜种植亩、花椒种植亩。参与镇的扶贫平台,在平里河村种植铁皮石斛,打造产业飞地。在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中,群众每年直接分红60余万元,务工收入80余万元,项目直补农户30余万元。茄子产业,是通州镇在产业发展上的一个探索。“乐阳村的水源、光照等自然条件都适宜蔬菜的生长,等这季茄子采收完成,我们将继续种植其他蔬菜,把现有的土地发挥更大的价值。”乐阳村工作人员严清凡说。在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基础上,通州深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构建新型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实现了产业兴旺、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科学规划 实现产业覆盖通州镇丹平坝区的生姜基地,勃勃生机。赶着好天气,几十名工人正在除草。作为通州最大的坝区,丹平坝区的生姜产业让当地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以前这片土地就是中玉米,挣不了什么钱,现在发展起了生姜,我们有上班挣钱的地方。”村民张正美高兴的说,上个月,她领到了近两千元的工资。在生姜基地,像张正美一样每天在基地忙活的人有30多名。“到8月份,我们的生姜就上市了”丹平坝区生姜基地管理人员罗玉华介绍,丹平坝区面积多亩,其中种植生姜多亩,葱多亩。通州镇党委书记韦永忠表示,利用丹平坝区,打造通州特色的葱姜蒜品牌是他们的目标。“产业兴旺”必须坚持科学规划为先导。今年以来,通州镇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低效农作物调减、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及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以“五长五短”落实产业发展,实施一批见效快、效益好、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全覆盖,既壮了村居筋骨,也鼓了百姓钱袋。“我们要立足本地资源,打造独一无二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将特色产品往深加工方向发展,以此来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韦永忠说,目前通州镇已经在建花椒、辣椒加工生产线和蔬菜分拣中心,提高特色产品产值,增加群众收益。目前,通州镇引进和扶持4家龙头企业,建设2个规模养殖场、9个规模种植基地,打造了“1万亩特色药材、1万亩精品水果、0亩蔬菜种植、0亩生态茶园、20万生态畜禽”。种植中药材0亩,新增精品水果面积亩,提质增效亩,老化桃园改造0亩,种植烤烟亩,花椒0亩覆盖全镇10个村,建成深加工厂2家,坝区产业实现全覆盖。群众参与实现产业兴旺今年,通州镇平里河村“贵州省名特优经果林科技示范基地”试种的八月瓜成功了,即将在群众中进行推广种植。规划建设总面积2亩的名特优经果林科技示范基地,主要种植澳洲坚果、韩国汉雷香无子柑橘、甜柿、桑葚、桃、李、枇杷、葡萄等38个品种。基地建设合作方式采取“国有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项目产生效益后,每年按销售额进行利益分成,新技术中心占80%,农户占15%,村集体占5%。新技术中心聘请当地群众参与基地建设,已累计发放劳务用工费万元,带动农户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人,参与项目实施的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山上有过,田里有菜、水中有鱼,这是平里河村探索出来的立体经济模式,而要让这个模式产生更好的效益,就需要群众都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乡村“产业兴旺”的主体是群众,“产业兴旺”最根本的动力来源于农民群众。近年来,通州镇立足镇域资源特色,围绕6个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和0亩低效农作物调减,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打造以中药材产业为主,以蔬菜、精品水果、茶叶、生态畜禽为辅的“1+4”产业布局。为让群众在发展产业中得到更多实惠,通州镇精准安排扶贫项目,对于剩余贫困户,安排项目资金万元,实施果药蔬种植项目和农业机械设备出租项目,贫困户参与保底分红、效益分红、务工收入并学到种植技术,户均增收0元以上。对于有返贫风险的监测户,安排项目资金万元,实施气调库建设出租项目,贫困户参与保底分红、效益分红,户均增收0元以上;对于有致贫风险的边缘户,安排项目资金31.6万元,实施种养直补项目,每户补助资金元,贫困户自已发展产业,户均可增收0元以上。通州镇将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充分调动和利用农业农村发展要素,激发和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能,让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动能强劲。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孙梅梅通讯员蒙帮婉编辑袁绍阳编审王铁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