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季不养生,冬季一身病老中医推荐一个古 [复制链接]

1#

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让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满意,无论外在的评价、满意度多高,它都不能算是一所好学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甘肃省敦煌市第三中学教师王国志,这是他“梦想”中的中小学教育,既然是梦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接近。

一所学生满意的学校,必须具有引领办学方向并达成共识的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轰轰烈烈,你方唱罢我登场,但裹足不前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缺乏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使命感,即使有也含混不清。学校里的所有教师包括校长,在他们眼中,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是分数还是“人”本身?只有“改头”才能“换面”,只有顺应人的天性——正本清源:崇尚自由、玩、好奇等核心价值;只有回归教育常识——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权利,办目中有人的学校,满意度才有可能提升。

要高举“自由”的大旗,培育自由的头脑。在学校,学生首先是一个个真实的、有自己的感情、思想和尊严的活生生的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人,精神自由、心灵舒展是人最大的自由,这种自由感来自高度开放的空间,特别是自然空间。“人在自然中,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最理想的教育状态。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这样的生存状态,对人的精神成长,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鲁迅先生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隐含了教育命题——生活在自然中。少年鲁迅和小伙伴划船、偷豆、看戏、捕鸟、听“美女蛇”的故事,还可以与蟋蟀、油蛉、覆盆子、木莲们亲密接触,大自然是作者生命的乐园,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正是一种生命的自由感。

挖一方亲近自然,“浪费”时间的“池塘”,捍卫生命的闲暇,给每个人发呆的时间,回到自己的内心,与自己对话、与时空对话,成为自己的朋友,体验自由成长的快乐。

要满足“玩”的天性,奠定生命的底色。好的教育、满意的学校教育应鼓励“浪费”时间。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即悠闲、空闲。悠闲意味着内心不是常常被各种事情所占据,意味着拥有无限的时间去倾听,去清晰地看,去观察身边以及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意味着做自己想做的事。

对学校的主人——学生(十几岁的孩子)而言,最大的自由、最要紧的事是“玩”!玩,就要有足够自由支配的时间;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先生在《北京鸽哨》一书的自序中,开门见山就说:“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大学毕业以前他整整疯“玩”了25年,乃至一辈子玩,有名堂无名堂地玩,他钟爱的“玩”有15种之多。结果70岁之后,《蟋蟀谱集》《说葫芦》等四十余种著作相继问世出版,并先后获荷兰克劳斯亲王大奖和杰出文化名人奖,著名画家*苗子说他“玩物成家”。“玩物丧志”的他何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这揭示了一个秘密——“玩”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

年,荷兰一家眼镜店老板汉斯的几个孩子,拿了几块近视、老花镜片很随意地一起玩。其中一个孩子,一手拿一个镜片,一会放前,一会放后,一会重叠,一会分开。当他把两个镜片摆弄成一前一后时,他大叫起来:“哎呀,礼拜堂的尖顶,怎么变得这么近了!”在孩子的游戏中,眼镜店老板汉斯受到了启发,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玩”是人天性的需求,如果“玩”趣广泛,使人思路开阔,触类旁通,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莱特兄弟的飞机,达尔文的进化论,虎克的显微镜,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都是“玩”出来的名堂。

我想,当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玩、好奇、想象、创造、探索等天性得到满足,该玩的年龄有足够的时间玩好了、玩透了、玩醉了,健康成长了,这就如同为人生安装了坚实的精神底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