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迈好履职第一步,我镇新上任村社干部掀起 [复制链接]

1#

每天都更新养生健康知识,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批注:本文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健康长寿是人们自古以来的追求,因此养生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尤其是中医养生,其中有一味中药被孙思邈、李时珍等人均认为可以延缓衰老,而且这味中药洁白似玉,非常好看,它的功用在于善于清肺止咳,而且虚实皆宜,还能从根根源上除痰、降糖、通便。

这味中药就是天冬,原名天门冬,《本草纲目》记载“功同麦门冬,故曰天门冬”,历代的本草专著均以天门冬为其名,在95版的《药典》中简写为#中药#天冬,故此之后一直以天冬为正名。

天冬在中医中药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在历代典籍也均有其身影,其中有两个故事值得一说,在《列仙传》中记载“赤须子食天门冬,齿落更生,细发复出”;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记载“蒯道人近岁,常告皇隆云:但取天门冬,去心皮,切,干之,酒服方寸匕,日三,令人不老,补中益气”。

古时候书写用的是竹简,得之不易,孙思邈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写下这段话。当然此一类事情经过现代人分析可能是某些地方对年龄的计数与当今不同,或者纯属古人的美好愿望,大家当个故事听了解一下天冬延缓衰老的功用即可。

然而以天冬延缓衰老并非子虚乌有,在著名的基本典籍均有应用,比如《普济方》中的“驻颜延年方”;《圣济总录》中的“灵仙丹”;《太平圣惠方》中的“延年不老散”;《千金方》中的“辟谷延年千岁方”;《本草纲目》中以天冬酿酒的方法等。

熟知中医文化的朋友们可能知道,这几本典籍可都是有名之作,而且在中医文化中威望极高。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天冬的哪些人适合使用以及使用的方法。

一、天冬清肺止咳。

天冬五味属“甘、苦”,四气属寒,因此能养阴润燥,适合于燥热、肺肾之阴不足、肺热等因素的咳,并且有祛痰的功用,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比如中医文化认为“肺为储痰之气,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

因此“痰之标载脾,痰之本在肾”,正如《本草蒙筌》中明确指出“半夏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则天门冬能治痰之本,不能治痰之标”,由此可见天冬虽然不能直接除已有之痰,但是能从根源让痰不在生成。

我们了解了天冬的特点,也要看一下它的用法,天冬清肺热、润肺燥,适合于肺有燥热的亚健康,其表现是干咳没有痰或者痰少却黏,轻者可以单用天冬,或者与麦冬配合也可以;稍重者就需要与知母、贝母、瓜蒌一起清肺化痰润燥。

天冬另一个特点是滋养肺肾之阴,并且清肺降火,因此适合于阴虚与阴虚有热的咳嗽。阴虚而咳者容易消瘦、晚上出虚汗,可用天冬与熟地配伍,重者可与麦冬、生地、百部、阿胶配伍;咳而日久属于阴虚有热的,可用天冬、冬瓜仁、麦冬、桑白皮同用。

天冬清肺降火之力尤佳,因此肺热的咳嗽常用到,可用天冬、麦冬、紫菀、款冬花一起养生;伴有气喘的可用天冬与桑白皮、知母一起清肺化痰止咳;伴有喘咳切痰*稠的,可用天冬、桑白皮、地骨皮、石膏、瓜蒌、浙贝母。

二、天冬养阴生津。

天冬不仅清肺还能滋阴生津清热,适合于感热之后虽然热邪已去但是津液耗伤的亚健康,表现是咽燥口干、经常口渴、舌苔发红,可以单用天冬,也可以用天冬、麦冬合用。

热邪不仅耗损津液,还容易耗气伤阴,热去之后气阴的不足而表现出口渴、咽干、气短、容易疲乏,可用天冬、人参、干地*一起益气养阴。

三、天冬降糖。

古时候并没有检验的设备,所以并没有血糖的概念,但是这并不影响中医前辈对它的理解,并以“消渴”来命名。消渴多是阴虚,当然也没味多个类型。而天冬甘寒滋阴生津、苦寒清热降火,故此适合于燥热阴虚的消渴,也是较为常用的选择。

尤其是上消、下消这两个类型,这两个名词可能有一部分读者不太了解,其实这是按照脏腑分类,“上消”属肺阴不足,表现是以喝水多为主;“中消”属于脾阴不足,表现最明显的是吃得多;“下消”属于肾阴不足,表现最大的区别是小便过多、容易消瘦。

能用到天冬的是上消、下消,上消可用天冬、麦冬、天花粉、知母、*芩;下消可用天冬、生地*、玄参、覆盆子、桑螵蛸配伍。除此之外,气阴两虚的消渴,可用天冬、*参、*芪、生地*、麦冬一起益气养阴。

四、天冬润肠通便。

大肠中的津液干枯则大便不通,天冬味甘多汁,能滋阴生津润燥,兼能清热降火,所以津枯兼热的大便燥结更为适合用天冬。

属于阴虚有热的,可用天冬、麦冬、生地*、黑芝麻、牛奶一起养生;属于血虚有热的,可用天冬、当归、蜂蜜一起养生,在部分典籍上这个方法需要加生何首乌,是否使用需要仔细斟酌;属于血、阴两虚的,可用天冬配伍麦冬、当归、麻仁、生地*、蜂蜜一起养生。

说了这么多天冬的特点,我们也来看看它的另一面,天冬属于常用中药,但也不能多用,一般来说6至15克足矣,再就是脾胃有寒而泄泻、外感风寒而咳的人不要用天冬,另外天冬不能用铁器煮,并且用天冬的时候能不能吃鲫鱼。

天冬是常用中药材,也是养生延年的上佳之选,但根据中医文化的理解,认清自身的体质,合理的选择养生之物更为重要。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面的链接,查看历史文章

?中医直言:健脾补气第一方,加减变化,妙用无穷!

?中医直言:小小一味中成药,解决肝郁、血虚、脾虚三大难题

?三焦不调百病生,清上焦、通中焦、补下焦,远离疾病困扰

最无聊的小游戏,越玩越上瘾,还停不下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