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最近,小桔老师发现了一档宝藏节目——《跟着书本去旅行》节目看下来,只有一个感慨:太有趣!太涨知识!它是央视的一部大型体验式文化节目。从“让孩子读懂语文课本”的角度来说,非常值得推荐给每一位家长带着娃一起看。节目每一集,都以中小学生课本或经典读物里的内容为线索,跟着专家实地去探索里面的奥妙,在家带孩子看,既能加深对课本的了解,又可以扩大孩子视野,提升整体人文素养。每一集20分钟左右,时长很友好,并且每一期节目都会请到一位资深的文化学者来讲解,十分专业。里面涉猎的领域之深广,让人惊奇。寻迹河西走廊、长安、苏州园林,吐鲁番、陕西民俗印记,草原,山海雄关等。探秘书本里的诗词、岳飞故里、齐国故都。感受各地的美食、建筑,探讨动植物风土人情……真是无所不有。并且它还很有时间节律性,比如,临近春节,会推出新春特别栏目;中秋节会有中秋主题,每一集都很精彩。每天看上一集,放松身心,还能让孩子身临其境的感知文化,拓展书本知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几乎人尽皆知。是鲁迅笔下最著名的散文之一。《跟着书本去旅行》其中的一集,就带孩子们一起到浙江,亲自体验了鲁迅童年的一天。在课文中,鲁迅写到: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长颈鹿伏在古树下。今天的三味书屋,大部分陈列还和书本记录的一致。鲁迅的书桌,静静的趴在私塾一角,上面刻着那个醒目的「早」字。关于鲁迅的位置,还有一段佳话:鲁迅原来的座位,是靠近后门的一个位置。那个门通往后园子,当时孩子们常常溜出去,到园子里玩。鲁迅觉得小伙伴们进进出出,会打扰到他学习,就主动搬到了角落里。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看出,小时候的鲁迅,就很有追求了。《三味书屋》的课文里,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鲁迅家的「百草园」。鲁迅家的百草园里,植物很多,但它其实就是一个比较宽敞的菜园子。可鲁迅却把它们描写的那么生动: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孩子们读过课文,再实地探访百草园,就会折服于鲁迅生动的文笔。短短的一篇散文,鲁迅提到了很多动植物:皂荚树、桑葚、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等等。文史专家李永鑫老师介绍说:鲁迅小时候很爱学习,小小年纪,就在百草园学了昆虫学、植物学、动物学、鸟类等很多知识。后来鲁迅又到了南京矿路学堂,在那里学了地质学方面的知识,再后来鲁迅留学日本,学习医学。十几分钟节目,看后却非常感慨,它让我们从很多细节中,看到了影响鲁迅一生的生命印记。也能让孩子们学习到人物背后的精神。这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想必大家一点都不陌生吧,这是杜甫在成都生活时所创作的名诗。节目组带着孩子们来到成都的杜甫草堂,实地去体会杜甫在成都生活的情景,只有明白了杜甫当时的境况,才能体会到诗歌的意义。“布衾多年冷似铁”是什么意思?也有孩子问,这首诗明明是写杜甫自己的茅屋经历风吹之后倒塌的情景,但是他为什么会突然联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呢?安史之乱后,杜甫一家开启了流浪生活,从长安到天水,再到成都,一路的奔波。公元年,杜甫一家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在浣花溪边盖起了杜甫草堂。谁曾想,第二年的一个秋天,茅屋被一场大雨洗涤,茅屋上的茅草也被风吹得不知去向,此时的杜甫心中颇为感慨,痛心疾首地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草堂还原了杜甫当时在成都的生活场景。在川大教授的讲解下,孩子们也按照古代的方法尝试扎了一下茅屋,体会了一把辛苦做好的房子一朝被毁的辛酸,整个意象都鲜活了起来。也只有身临其境,孩子们才能更明白,为什么杜甫在经历一场春雨时,会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喜悦了;而经历一场秋雨后,又让杜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还有这首李白的《蜀道难》,很多孩子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只知道“蜀道难”,却不明白究竟有多难,节目组也和嘉宾一起来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一同感受李白笔下的《蜀道难》。在历史上,剑门关凭借着险峻的地势,曾经形成了多个地方的割据势力,这些割据势力对于古代的大一统王朝,是一个隐患。所以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到:“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意思是说:这里地势险要,如果驻守的官员不是国家忠实可靠之人,难免要形成藩镇割据之势。诗中也用极尽夸张的语言描写了蜀道之险,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对李白而言,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安逸的地方,但是蜀道却如此险恶还是早早地回家吧。看完这期节目,很多孩子对于“蜀道难”,也一定有了一个更具象的认识。小学三年级的课文《卢沟桥》,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面,这就是古代的一个石桥,但是你真的懂它的“设计科学”吗?节目中详细分析了卢沟桥特别的建筑工艺。比如桥梁中运用的“铁柱穿石法”让桥受力均匀,更加坚固,而且有效防止桥基的下沉,这才使得这座有多年历史的桥依旧坚固如新。不仅如此,节目组还请到了专家做了关于造桥的小实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其中的科学原理,桥也在孩子们心中“活”了起来。还有在“书本中的民居·独特院落”这一期节目中,来到了山西的李家大院,这座独特的中西合璧的院子,感受不一样的晋汾古建筑。李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李氏家族对其代代修缮,扩建成如今的格局。李家大院的主人曾在年被国家公派到英国留学,并娶了一位英国女子回到山西生活,因此修建了这座不同于当时四合院格局的院落。目前李家大院里依然保留着很多西方元素的建筑特色。再看山西平陆县,这里至今有人生活在古老的地坑院中。地坑院是*土高原上特有的建筑,因为*土高原不生产木材,当地居民就利用*土厚的优势,开挖窑洞,在洞里居住,大大节省了空间和木料的使用。孩子们也在专家的讲解下,更全面的了解了当地的地坑院文化,和窑洞的修建方式等。《多彩年画》这节,是从一年级的课文《春节童谣》说起的。课本的《春节童谣》,只是教孩子们念会了童谣,但关于春节习俗背后的广阔历史,却很难展开说。节目中,就补上了这一点。孩子们先是亲眼看了年画的制作过程——雕版印刷术。接着,两位老师又细致地讲解了门神的来历。最早的门神,早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也很简单,就是两块桃木板,挂在门上,写上「神荼郁垒」四个字。古代人们,认为桃木是用来辟邪的,所以在古诗《元日》里有这样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知道了这个典故,孩子们一下就明白古诗中的深层含义了。再后来,门神年画里的形象,就换成了唐代的两位名将,在「宣武门之变」立下大功的尉迟敬德及秦叔宝。两个人也都上了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的绘有功臣图像——凌烟阁,两人一人持鞭,一人持剑锏,守门护院。年画中,人们常常使用谐音寓意美好的祝福:比如,明清时,紫禁城里的年画,会在主图旁,画好多小物品:灯笼,蜜蜂、小鼓、山、云等。而这些物品,其实都是通俗的谐音梗:灯笼、蜜蜂、五个小鼓组合,就是「五谷丰登」。画有剑和猴子的,谐音梗是「封侯拜将」。「山和云」的组合,就是「平步青云」……这些,都寓意着吉祥,也彰显着古人的智慧。年画还有很多流派:天津杨柳青年画,四川的绵竹年画,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年画……跟着纪录片,孩子们博古通今,能看到一个广阔的未知世界。这档节目,真正做到了为孩子们而拍:孩子们每个周末看一集,既不伤眼,又能足不出户游中国,值得强烈推荐。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