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魏依晨
近日,记者从江西省科技厅获悉,由江西省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项目“栀子等三种高品质江西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及精准扶贫示范研究”(YFC)实施成效显著,顺利通过了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的综合绩效评价,评价成绩在本组参评的全国10个项目中排名第一。项目由江西中医药大学牵头,联合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林科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江西汇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共同承担,总经费万元,国拨经费万元。
项目立足“药材提质、农民增收”,推动传统种植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聚焦栀子、枳壳、覆盆子等江西省3种高品质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攻克了规模化种植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了药材品质及产品竞争力。特别是,首次探索了基于全要素全产业链的中药材产业扶贫新模式,建立基于多元利益群体的中药材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为科技引领中医药产业扶贫提供了江西方案,对推动江西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该项目突破了道地药材种质创新技术瓶颈。创新了栀子、枳壳良种选育的优劣系统分析策略,道地商品性状表现优异,无性系单株产量平均增益达.8%。选育获得3种道地药材27个优良无性系,优良种质11个,审定良种5个。其中,栀子良种2个,产量分别高出64.4%、44.4%。枳壳良种3个,产量增益分别提升34%、20.1%、35%。发表论文24篇,其中SCI论文8篇;专利受理9项,其中授权4项。培养博士生1名,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6人获得职称晋升。
另外,该项目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亩,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亩;规模化推广种植基地亩,其中栀子亩、枳壳亩、覆盆子亩。首次创建了江枳壳肥料减施增效关键技术,优选出了精量施肥方案,实现产量、产果个数、肥料贡献率分别提升29.10%、35.59%、40.18%。首次鉴定了枳壳溃疡病病原菌,筛选出抑菌效果最佳药剂;病虫害绿色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减少用药量33.97%,相比传统防治方法直接增效22.72%。
记者获悉,该项目制定了一系列具有江西特色的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各类规范或标准10项,完成6项技术操作规程(4项正式出版),为高品质药材生产提供技术保障。通过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建立了3种定量测定方法,确定了质量标志物:栀子5个,枳壳6个,覆盆子6个。完善了药材质量标准:枳壳(酸橙)种子、种苗质量等标准2项,栀子种子、种苗质量等标准2项。首次建立了覆盆子叶发酵红茶制备工艺,为覆盆子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构建了栀子等药材质量追溯信息共享平台,保障高品质药材规模化生产。形成了中药材产业扶贫江西经验。通过在江西省井冈山市、鄱阳县、上饶县、横峰等国贫县重点区域推广,探索农户与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效果显著。技术推广后平均增产15%-20%以上,亩均收益提升元左右。培训技术员余名,培训农民余人次,多种形式带动户农户增收1.24亿元,平均每户每年增收6余元。
据了解,该项目的实施为江西万亩中药材种植提供示范标杆,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按年药材产地价格计,增加经济效益.10万元;按照现有市场价格,以项目成果增产15%-20%,江西省栀子种植面积10万亩计算,预期增产约吨,每年能增收约万元;枳壳种植面积18万亩计算,预期增产约吨,每年能增收约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