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带染、挂耳染、渐变色……染发一直是时尚弄潮儿的必备武器。
但如果你认为染发是现代人的专利,可就太天真啦。要知道,多年前的古人就会染头发了,而且方法还不止一种。染发用到的材料更是五花八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古人们不敢尝试的。01罗马时期的美发风潮就像今天一样,古罗马人也认为头发与服饰能够彰显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图源
全历史
在许多绘画与雕塑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女性打理头发的场景。复杂、精美的发型往往是身份高贵的象征,毕竟有钱有闲的贵族们才有心思慢慢做发型。不过,发型还是太容易被别人学走了,于是贵族妇女们决定在头发的颜色上搞出点新的花样。不知道是谁最先解锁了鸽子粪的奇怪用法,反正将鸽子粪抹在头发上一度成为了美发潮流。而且光用鸽子粪是不够的,还得有尿液,据说这样可以让头发颜色变浅,效果类似于今天的“漂白剂”。
除此之外,古罗马人还会用动物脂肪混合植物灰来染发。据记载,这种混合物可以让头发变红。要想让头发变黑的话,可以借鉴一下当时的作家老普林尼的做法:将水蛭泡进红酒里40天直至腐烂,捞出后涂抹在头发上。据说,这样可以让头发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保持黑色。
相比之下,用指甲花染色就显得风雅了许多。不过古罗马人用的指甲花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凤仙花,而是散沫花,用来做染料的也不是它的花朵,而是树叶。散沫花
网络
直到现在,在西亚、北非地区仍有用散沫花叶染发和染眉的习俗。02人可以老,头发不能白古人的平均寿命相对较短,他们往往对衰老有着很深的感触。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就曾哀叹自己尚未四十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韩愈
网络
白发的出现不留情面地揭示了生命将从上升转向下降。那古人也会将自己的白发染回黑色吗?唐诗人刘禹锡在《与歌者米嘉荣》中曾写道“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感叹唐代男子好染须发、崇尚年轻的风尚。而中国最早的染发记录是多年前的王莽。王莽68岁时册立淑女史氏为皇后,当时他已“皓首白须”,为了掩盖自己的老态,特地把头发和胡须都染黑了。《汉书·王莽传》称他是“欲外视自安,乃染其须发”。
网络
《隋炀帝后宫诸香药方》里记录有一种染发药方——大豆煎,将黑大豆泡在醋中24~48个小时,一同加热煮烂,过滤掉渣,然后用小火再慢慢熬制成稠膏状。这是一种天然的染发膏,用的时候,把头发洗净,头发干后把药膏涂上即可,每日一次。醋浆就是米醋,配上黑大豆,可染白发,是隋唐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染发美发剂。黑豆
网络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也记载了不少染黑须发的药方,如“生油渍乌梅,常用敷头良”“黑椹水渍之,涂发令黑”“以盐汤洗沐,生麻油和蒲苇灰敷之”等。明代《本草纲目》也引述了不少可供染发的材料,如大麦、针砂、没食子、婆罗勒、郎耶草、覆盆子等。总得来说,古代的染发都依赖“以黑染黑”的技术。03染发剂为什么会掉色?年,化学合成染料的面世终于让爱美的人们摆脱了对植物的过分依赖。那时,18岁的威廉·亨利·珀金还在实验室打下手、洗瓶子。某次实验失败之后,威廉像往常一样,往烧杯里加入酒精,清洗实验工具。但令人意外的是,烧杯中突然出现了一片绚丽的紫色!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苯胺紫。威廉·亨利·珀金
网络
苯胺紫作为第一个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化学染料,迅速给衣服、窗帘等纺织品贡献了亮丽的色彩。当然,也没有落下头发。珀金的导师奥格斯特·威廉·冯·霍夫曼从苯胺中获得灵感,又合成了一种叫做对二苯胺的物质,这种物质与氧气等反应后会变色,是现代常用染发剂中的主要成分。图源
网络
现代染发剂可以分为一次性染发剂、半永久染发剂和永久性染发剂。永久性染发剂中的对二苯胺等小分子可以穿过头发表层缝隙,之后在中间的角蛋白层被氧化,不仅会变色,分子体积也会变大,无法通过角质层缝隙,最终永久地留在皮质层。头发结构
网络
半永久性染发剂中的分子比永久性染发剂略大,虽然也能够通过角质层缝隙,但不会在头发上发生变色的化学反应,分子也不会变大。洗头发的过程中,十分容易从角质层的缝隙“跑”出去。一般洗6~12次头,颜色就褪得差不多了。
至于一次性染发剂,其中的分子简直大得任性,人家根本就没有穿透角质层的想法,只是在头发表层形成一层薄膜。所以,只要洗一次头发,就会秒变回灰姑娘。04染发剂致癌吗?在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对苯二胺、间苯二酚、过氧化氢属于Ⅲ类致癌物。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这类物质有致癌作用。
图源
网络
而在年发表在世界顶级综合医学期刊BMJ的一篇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2万美国女性进行了长达36年的追踪随访,得出的结论是:个人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大多数癌症风险、癌症死亡率之间的关联性较低。
图源
网络
比起致癌,染发剂过敏才是更常见的情况。很多人都会对染发剂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而且有时过敏反应不会立即出现,所以染发前做好过敏测试很有必要。最后,祝大家都有一头漂亮健康的好头发!《好奇号》是一本全领域少儿通识杂志,每期杂志包括四大板块,覆盖科技、自然、历史、文化、文学五个领域。《好奇号》也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少儿通识杂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