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农村,出殡前有摔瓦盆的习俗,这是啥讲
TUhjnbcbe - 2025/5/19 18:10:00
山东白癜风科医院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农村,出殡前有“摔瓦盆”的习俗,这是啥讲究?表达啥意思?

古语有云:“百里一俗,十里一乡。”指的是各地习俗的差异。这里的人,很少会改变自己的方言,就是这么回事。

继承先辈遗留下来的传统,是子孙后代的责任,但要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就是将其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自己的价值。

都说百里之外,百里内的天气都是相同的,但是到了百公里之后,天气就会发生变化,到了千公里之后,风俗也会发生变化。

在许多乡村,都有“摔瓦盆”的风俗。这是怎么回事?那么,先辈们到底要说些啥?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瓦盆”“摔瓦盆”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只被砸碎的瓦罐是一种非常细的陶瓷制品,底部扁扁,嘴呈圆形,直径13公分,高8公分。最特别的是,这株植物的下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洞口,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小型的花坛。

虽说外观相似,但这种陶罐是一种葬礼物品,通常只能在殡仪馆购买。“老盆”、“阴阳盆”这两个词,就比较特殊了。

因为在乡下,许多老人都会用“老了”这个词来称呼死者,即“死了”。“老盆”这个称呼,倒也合情合理。而“阴阳盆”,顾名思义,那就是人在死亡的时候,会下地狱,而阳间,就是所谓的“阳界”,也就是所谓的“阳界”。

在某些方面,它可以起到其他作用。亲友来吊唁时,祭祀所需的美酒就会撒的满地都是,于是便有了瓦盆。

在陶罐内放入沙子,用白色的纸张将罐子的入口填满,在盆的中间放上一小撮干草。祭祀的时候,可以将陶罐中的泥土倒入其中,因为陶罐中有沙子,可以快速的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不会让人觉得肮脏。

而之所以会被砸成碎片,那是因为有一个传说。

大致的剧情是:一个五年不到的小男孩,跟随继母一起过日子,好在继母性格不错,即便是自己的老公也走了,她也没有放弃那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小孩。

哪怕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把她最好的照顾好。她给她准备的饭菜都是用陶罐装着,每当她肚子饿的时候,她就会进去寻找,每次都能让他满足。

但她终究是女子,在没有了夫君的情况下,日子过的格外艰难。因为工作过于疲劳,她生病了,锅中没有什么好东西,而这小孩虽已长大成人,但长久以来的溺爱,让她变得好吃懒做。

因为她的病越来越严重,她去世了,只剩下了她一个人。每次看见那个盛着饭的碗,那个大男孩都会嚎啕大哭。

再这么干下去,她是绝对不可能的,坐在一个空的花坛里,会让人产生感情,让她变得更伤心,让她再也无法长大,再也无法摆脱她的懒惰。

所以,邻居之间就开始讨论,要不要砸烂这只瓷碗,让那个小男孩死无葬身之地。但是,它被一个充满了妈妈的爱心的小孩所拒绝。

转眼间就到了丧事的那一天,那小孩将陶罐往脑袋上一顶,对着妈妈的灵柩痛哭流涕,直到昏厥。

而其他的人,则趁着这个空隙,将陶罐砸成了碎片,等婴儿醒过来的时候,就说是自己昏迷的,弄坏了。

自此以后,但凡有老人过世,都会在葬礼上砸下一块瓦罐,以表自己的孝道。

换言之,在葬礼开始之前,有一种“摔瓦盆”的风俗,这纯粹是一种孝心,一种传统的孝德。

最关键的是,砸碗的人。能在丧礼之前砸下一个瓦罐的,必然是死者的长子,也就是长子。

如果长子死了,那就换成长孙吧。若大儿子无子女,则由二儿子代劳。在其他特别情形下,将依照继承者的先后次序进行排序。

若是死者是独身一人,那么砸花坛的人,就会被家族中最亲近的人所取代。毕竟,砸了陶罐的人,就是那个人的继承人。

在乡间,长子用瓦罐砸碗是很常见的事情,到了现在,还有很多偏僻的乡间还保留着这种风俗。

在葬礼中,砸碗不仅体现了孝德精神,也体现了“孝”的精神内涵。无论是否属于恶俗,都能感觉到先辈们在传递“孝道”方面所付出的心血。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村,出殡前有摔瓦盆的习俗,这是啥讲